发布时间:2024-03-19 编辑: 浏览次数:126次
招生专业名称:生物科学类
一、 本招生专业有哪些本科专业方向?
生物科学,生物技术,临床医学
专业方向:生物化学,分子生物学,细胞生物学,生物物理学,结构生物学,遗传学,神经生物学,微生物学,生物信息学,免疫学,化学生物学,基础医学,临床医学。
二、 每个专业方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?
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、生命活动的本质、特征、发生、发展规律,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。研究对象包括动物、植物、微生物及人类本身,研究的层次涉及分子、细胞、组织、器官、个体、群体和生态系统。研究领域涉及到人口与健康,环境与生态,农业与资源等。
三、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?专业培养有哪些特色?师资力量、重大基础设施等如何?
培养目标:培养从事生物学、医学前沿和交叉学科研究、高新产业和健康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,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学科学家、医生科学家和卓越医生。
培养特色:除“精品办学,英才教育”“基础宽厚实,专业精新活”“全院办校,所系结合”“小班教学”等特色外, 按照“高端化、精英化、国际化”培养模式,以“理工医交叉融合、医教研协同创新,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”为目标培养。
师资力量:生命科学与医学部
教授 120人
基金委创新群体 7个
两院院士 2人
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13人
国家杰青 19人
国家优青 22人
海外优青 49人
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 54人
万人计划 10人
重大基础设施:
本科人才培养
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
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
国家拔尖计划2.0基地(贝时璋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)
国家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
国家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
生物科学、生物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
生物科学、生物技术强基计划专业
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
生物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
科研基地
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4个研究部(分子与细胞生物物理、神经环路与脑认知、分子医学、Bio-X交叉科学)
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
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
中国科学院脑功能和脑疾病重点实验室
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
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(合肥)
P3实验室
教育部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重点实验室
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
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血细胞研究及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
新发突发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
衰老生物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
生物医学与健康安徽省实验室
分子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
安徽省医药生物研究院
安徽省多肽药物工程实验室
四、 本科期间要学习哪些核心课程?本科期间有哪些交流机会?深造就业情况?
核心课程:数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;注重学生的理工背景、生物医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。
国际交流:(欧美名校,如耶鲁,约翰霍普金斯等)暑期科研;毕业论文;课程交换学习;国际学科竞赛;国合部提供的所有国际交流机会;国际化课程;未来生物学家夏令营等。
国内交流:北京上海等中科院研究所的暑期实习/毕业论文;C9高校的课程交换学习与交流;西双版纳植物园,岳西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
毕业去向:学部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深受国内外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、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和其它相关用人单位的青睐,每届本科毕业生中,近80%选择前往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。学部已培养出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,包括王大成、王志珍、陈润生、施蕴渝、陈霖、饶子和等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,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,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卓敏,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邓力,以及多位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、生物医药企业、投资机构的领军人物。
五、 报考中国科大该专业的N个理由
1、 生物学A+学科
2、 一流师资力量
3、 一流教学科研平台
4、 一流的学科建设(ESI前1%的学科有8个,生物与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、免疫学、神经科学与行为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、临床医学、植物和动物科学、环境与生态学等)
5、 大师引领,理实交融。依靠中国科大深厚的理工科背景,理工医交叉融合,医教研协同创新,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教育理念。
6、 本硕贯通,长周期培养。2023年保研率超过70%。
7、 国际化培养
8、 丰硕的研究成果。2018-2022年,在《Science》、《Nature》、《Cell》、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》四大顶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1篇。以唯一单位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,2018年、2019年连续获得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,入选2019年Cell全年9项最佳成果,荣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学部作为首席单位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1项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项,973计划项目2项;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项,重大项目2项,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,重点项目24项,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5项;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(B类)1项,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2项。